首页 > 游戏 > 问答 > 游戏经验 > 大皇帝军功怎么补领,24皇帝儿子和皇帝的爹

大皇帝军功怎么补领,24皇帝儿子和皇帝的爹

来源:整理 时间:2022-05-12 19:40:41 编辑:游戏知识 手机版

在封爵的同时,入八分者还会被拨给数量不等的牛录,即所谓的旗份,不入八分者只有爵位、没有旗份。而这些拥有旗份的入八分宗室王公们,就是人们常说的大、小旗主。入八分者为:和硕亲王、多罗郡王、多罗贝勒、固山贝子、奉恩镇国公(入八分镇国公)、奉恩辅国公(入八分辅国公)。不入八分者为:不入八分镇国公、不入八分辅国公和一至三等镇国将军、辅国将军、奉国将军,以及奉恩将军,没有爵位者称“闲散宗室”。

这其中不入八分辅国公及以上爵位为超品,即在正一品之上。镇国将军为正一品、辅国将军为正二品、奉国将军为正三品、奉恩将军为正四品。可见,即便是爵位最低的奉恩将军,其品级也是正四品,而这个品级在清朝对应道员、略高于从四品的知府,可见宗室的地位和待遇还是相当高的。同样姓爱新觉罗的觉罗们就没有这么优厚的待遇了,他们并没有专门的爵位,和在旗的、不在旗的其他官民一样,必须有卓著的功勋才能被授予爵位,而且授予的并不是宗室爵位,而是另一系统,即所谓的功臣爵位,也就是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、轻车都尉、骑都尉、云骑尉、恩骑尉那一套,没有卓著的功勋是得不到爵位的。

而且,这些人也没有宗室那样可以直接安排工作的特权,除了有“荫”者,都必须老老实实走科举之类的途径(后来的捐纳也算是一个途径)。当然,毕竟是爱新觉罗家族的自家人,觉罗在政治待遇、司法待遇和生活待遇等方面还是有相当多的特权的,只是要比宗室差一些。至于那些比觉罗血缘更加疏远的爱新觉罗家族成员,就只能跟旗下的普通老百姓一样了……。

除了秦朝,还有哪些朝代实行过军功爵位制?效果如何?

汉承秦制所以说,以军功进行爵位分封最贴近秦朝的非汉朝莫属。《史记》是汉武帝时期由司马迁编纂,列传里面清楚记录每个将领斩杀了多少,缴获了多少,攻占了几个城池。以此类推,排名分前后,在功劳簿记录。比如曹参以军功排第一,虽然被刘邦的“功人功狗论”往下压了一级(刘邦力挺萧何为开国第一功臣,曹参第二),但是萧何封地八千多户,曹参封地超过了一万,妥妥滴“万户侯”。

再比如,还有一个著名的隐喻“冯唐易老,李广难封”。冯唐为什么易老?因为生不逢时。李广为什么难封?就是因为军功不够。论资历,无出其右。论功劳,呵呵……李广在汉文帝时期就已经出名,奈何汉文帝主张“以和为贵”没有给李广立军功的机会。汉景帝时期平七国之乱,李广本来以军功封个关内侯稳稳的,但是私下接受梁王的将军印有罪,功过相抵。

皇太极死后,豪格和多尔衮争帝位都没成功,豪格怎么会同意多尔衮当摄政王,他却不争不抢呢?

豪格不是不争,他只是争不过。皇太极死后,八旗因为继位人问题,大致分为四派。①:支持豪格。济尔哈朗的镶蓝旗和豪格的正蓝旗明确支持豪格。②:表面中立。代善及其儿子统领的两红旗有意支持多尔衮。因为多尔衮的能力明显比豪格强出几个段位。但代善碍于情面,以及害怕八旗内战,导致满洲灭亡,他就没有明确支持多尔衮。③:支持多尔衮。

阿济格、多尔衮、多铎三人统领的两白旗明确支持多尔衮。④:反对多尔衮。索尼、鳌拜等皇太极心腹将领统领的两黄旗明确反对多尔衮,他们支持豪格继位,但也没把话说死。两黄旗最低的底线是皇太极的儿子继位。由上可以看出,皇太极死后,豪格和多尔衮的基本盘是差不多的。多尔衮差不多有六十多个牛录,豪格也有五十多个,双方要是火拼,是势均力敌的。

虽然说两红旗有倒向多尔衮的可能,但两黄旗也是明确反对多尔衮的。尽管两黄旗并非是一定要拥立豪格,但假如多尔衮敢明抢皇位,两黄旗肯定是要跟多尔衮拼命的。PS:为了防止多尔衮继位,两黄旗当时是打算跟多尔衮的两白旗火拼的。比如正式商议继承人的当天,鳌拜、索尼等与效忠于皇太极的两黄旗将领按剑而前,对着多尔衮武力示威,扬言:“如果不立先帝之子,两黄旗宁可从死先帝于地下!”所以,即便把两黄旗和两红旗也拉进来,豪格和多尔衮也是势均力敌的。

好,既然豪格和多尔衮势均力敌,那豪格怎么会输呢?问题的关键,就在于他们两人的政治韬略差的太大了。多尔衮是老谋深算的政治家,他敏锐的发现了豪格和两黄旗的联盟有一个软肋——两黄旗只是要求立皇太极的儿子,但并不要求一定是豪格,别的儿子也可以!于是,多尔衮就在火拼发生的当口,及时的抛出了皇太极的第九子福临,也就是后来的顺治皇帝。

利用福临继位为契机,分化了两黄旗与两蓝旗的联盟。(也有一种说法是豪格的盟友济尔哈朗提出拥立福临)福临继位后,多尔衮不可能再继位,于是两黄旗就不再武力相博了,而是支持福临,不再支持豪格。因为失去了两黄旗的鼎力支持,而且两红旗又倾向于支持多尔衮,所以福临继位后,豪格就彻底落了下风。准确的说——豪格和福临都落了下风,只有多尔衮占了上风。

因为多尔衮以福临太小为借口,给自己戴上了一顶辅政大臣的帽子。当然了,豪格也不是大傻子,他的盟友济尔哈朗也捞到了辅政大臣的帽子,幸运的与多尔衮共同辅政,各掌四旗之兵力。但是,无论是豪格还是济尔哈朗,他们玩政治都远不如多尔衮。到最后,他们被多尔衮玩的半死不活的,也就不奇怪了。比如说,清军入关后,多尔衮让豪格领兵去打张献忠,这就明显是折腾豪格了。

豪格打的好也就罢了,一旦战况不利,多尔衮必然以辅政大臣的身份给豪格穿小鞋。再比如说,顺治四年(1647年)二月,多尔衮自己本身就行为不检,他还揪着济尔哈朗小辫子不放,说济尔哈朗建筑府第逾制,擅自使用铜狮、铜龟、铜鹤,被罚银二千,直接就罢了他的辅政职务。济尔哈朗被贬,豪格一派就彻底失势了。其后,多尔衮以豪格隐瞒其部将冒功、起用罪人之弟的罪名,将其逮捕下狱,并最终弄死在了狱中。

(而且还抢了豪格的老婆)豪格被捕入狱期间,多尔衮让贝子屯齐、屯齐喀等人诬告济尔哈朗,说他在皇太极大丧期间图谋不轨,谋立肃亲王豪格。以及他扈从入关后,擅自令两蓝旗越序立营前行。找各种理由要弄死他。(问题是这些问题多尔衮自己也有干)最后,所幸是满朝大臣反对,济尔哈朗才从轻发落,降为多罗郡王,捡了一条命。所以总的来说,豪格不是没争皇位,他是真的争不过多尔衮。

文章TAG:皇帝补领军功

最近更新